动画微电影《“杀马特”青年的忧伤》诠释了新“杀马特”这一名词。这里的“杀马特”指的已经不是Mai Rox以及明星们演绎的时尚,而是被“山寨”、“洗剪吹”了的“杀马特”。根据该片,“杀马特”被概括出以下特征:出身农村或小城镇的90后、受教育程度中等、多数在小城小镇或大城市边缘的工业区打工谋生、没有钱,但喜欢“山寨”都市时尚、听口水歌、爱泡网吧、不用微信用QQ、网络文字使用火星文。
从“杀马特”到“葬爱家族”
“杀马特”家族只是一个泛称,它其中包括大大小小很多“家族”在里面,而“葬爱家族”是其中之一。盛传于网络的据说有“四大家族”,它们分别是“葬爱家族”“狂少家族”“残血家族”“野狼家族”。至于这些家族的由来,要从一个游戏说起。
这游戏说出来能知道的,基本都到了晚婚晚育的年纪(偷笑偷笑),就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劲舞团”,通过键盘控制角色进行“斗舞”的模式在当时吸引了大批的粉丝,而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小伙小姑娘。
那阵的游戏也追求用户社区化,所以也可以拉帮结伙一起玩,而当时大家为了体现亲密关系,就会将名字命名为XX家族,于是家族时代就此开启,而“葬爱家族”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当然了,后期DOTA2又涌现了一个庞大的“葬爱家族”,但他们其实并非真正的葬爱成员,只是被拿出来玩梗而已。
如今的他们怎样了?
“17岁的时候觉得自己的造型酷到不行,现在拿出来看,哈哈,好傻……”
“过去的自己太可怕了……”
“一路走来不容易呀……”
“时间太快,90初的我已经老了。
当然,少不了入伍后秒变男神的案例……
发展的眼光看“杀马特”
由于“杀马特”家族的人员众多,规模庞大,线上线下均引人注目,因此国内外的媒体也都开始关注并探究这一文化与社群的形成及其发展。除了网友毫不留情地任意嘲弄之外,一些媒体的评论也毫不掩饰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和说教姿态,语调中满是看不起和戏虐。
他们是国产手机最忠实和最早的一批用户。而那时候,国产手机还处在山寨机时代,远不像如今有情怀和高大上。如今看来,没有人认为“杀马特”真的时尚前卫或者时髦,更多的是认为其廉价而又俗气,但这不该成为被嘲笑的理由。
“杀马特”的主流群体是年轻中国城市移民和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囊中羞涩,没有社会地位,很难获得关注,只能靠自己摸索,来寻求获得主流认同。他们本身并没有值得嘲弄的。
不过,消费“杀马特”的文化潮流显示的并非是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鄙夷,这样高高在上的批判,体现出来的也未必是优越感。回头看去,不同的年代和成长环境,对于文化、审美的认知自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随着时代的推移、个人的成长,这种认知的转变往往也是惊人的。
近日,备受关注的快手APP入驻知乎平台,在回答网友问题时的一段话,或许能说明些问题。
快手自白
说到“杀马特”,我们看得比较多,多到我们会思考一些事。
你考察一个乡村的16岁“杀马特”青年,劣质的服装,夸张的举止,惊奇的发型,对知识分子的你来说,当然很难接受。
不过,有时候我们也想,如果我也是在一个六线乡村长大,我现在的品味会如何呢?就算我是在一二线城市的城区里长大,16岁时候的我,现在回头看看,品味好像也并不很好。
而你看看这个16岁的乡村“杀马特”,他从他的村里走到镇上,来到镇上最热闹的街,在街上最洋气的发廊里,选择了这个最炫的造型。显而易见,他选择的造型,完全不符合阁下的审美,low得很,他很失败。
但事实仍然是,你看到一个少年人,来到他觉得最好的地方,选择了他觉得最好的形象,这是一个年轻人,在追求自己生命里最美好的东西——虽然这个东西你完全看不上。我不会忽视一个追求他生命中最美好事物的年轻人,他们有未来,他们有希望。
来源|共青团中央
本期编辑|倪学宇
责任编辑|黄鑫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