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学者将米沙鄢人的名字与室利佛逝的名称联系起来。在一些从婆罗洲迁移的印尼部落同化了部分菲律宾原住民人口,并为米沙鄢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到西班牙征服时,米沙鄢群岛的社会结构与他加禄人的社会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没有发展国家组织,但有非常大的社区。
作为一个民族,米沙鄢群岛是异质的,分为多个民族。
米沙鄢人使用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下的米沙鄢语支诸语,米沙鄢语支分为许多语种,彼此之间差异极大,几乎就像不同的语言。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宿务语、希利盖农语和瓦瑞语,因此形成了米沙鄢人的三大分支:宿务人、希利盖农人(英语:Hiligaynon people)和瓦瑞人(英语:Waray people)。
16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西班牙殖民者进入菲律宾,米沙鄢人开始使用拉丁字母并接受西方教育,现今许多米沙鄢人会说西班牙语或英语,宗教信仰也由最初的原始山川自然信仰转变为信仰天主教,但仍保留万物有灵信仰的影响,一些米沙鄢人会设家庭祭坛供奉祖先。
米沙鄢人主要从事农业,经营水稻、玉米、椰子、烟草等植物。竹编、草编是米沙鄢人传统的手工业,各种规格的菲律宾席子驰名世界。也从事木材和金属加工、陶器、珠宝制作、造船。
尽管米沙鄢人是菲律宾最大的民族,但政治、经济地位不若人口第二多的他加禄人,“Pilipino”(菲律宾人)的称谓仍特指后者,米沙鄢人的地位类似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