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将领卫立煌,是民国陆军二级上将,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也是蒋介石麾下“五虎上将”中,真正名副其实的“虎将”。
在抗日战场,无论是“忻口战役”还是“远征缅甸”,卫立煌都留有辉煌战绩。日寇华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称其为“支那虎将 ”;美国史迪威将军在回忆录中称其为国民党军队中最能干的将领,美国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赞其为“常胜将军”。
卫立煌四任夫人三位夭折 其中一人是宋美龄密友 死于小手术意外
1960年1月17日,时任新中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卫立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
代表国家出席葬礼并致悼词的张治中将军评价他:是一位“善始”、“善终”的“爱国军人”。指出:“党和人民记住卫立煌同志为人民做的好事,给了他以极大的信任和荣誉。”卫立煌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1897年,卫立煌生于安徽合肥城东郊的卫杨村。父亲卫正球是清政府吏制下的合肥县石塘桥镇田赋官,1905年死于瘟疫。此后,卫立煌全家依靠大哥卫立炯在县上任职维持生计。
卫立煌少年时进入邻村私塾勤奋学习,读了不少史典书籍,能作诗填词,为其后事业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文化基础。
辛亥革命后,15岁的卫立煌受到大哥及其友人革命思想熏陶,剪去辫子,参加军事训练。“二次革命”兴起时,和县宣布独立,袁世凯派倪嗣冲出兵镇压,卫立煌随大哥加入群众武装队伍进行抵抗,失败后潜回家乡。
1914年初,17岁的卫立煌报考湖北陆军学兵营被录取。结业后不愿加入北洋军,而是奔赴上海寻找革命党人。
1915年,他参加“肇和”舰发难讨袁,失败后南下广州,进入粤军第二军当兵,很快升任班长。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卫立煌被选派到孙中山卫队。他尽职尽责,不久升任警卫团排长。
南北对立后,北洋政府段祺瑞奉行武力统一政策,于1918年4月进兵广东。孙中山命陈炯明、许崇智率军队抵抗。卫立煌奉派调到粤军许崇智部第二支队,向闽西南进发。在一次夜战中,队伍被冲散,卫立煌挺身而出,集合残部袭击敌人指挥部反败为胜,因功被晋升为连长,不久又以战功升任营长。
1920年,粤军讨伐桂系军阀胜利回师,孙中山赠送给卫立煌一张自己的六寸照片,并亲笔在照片上题签“立煌同志,孙文赠”。这张珍贵的照片,被卫立煌一直精心收藏,以示纪念。
“西安事变”中,卫立煌曾与蒋介石一同被扣押。抗日战争中,卫立煌曾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河南省政府主席兼任冀察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等职。期间不仅与八路军积极配合,还在抗日战场屡建战功。
抗战胜利后,卫立煌对蒋介石发动内战态度消极,遂以考察军事为名出国游历,直到1947年秋才回到上海。
蒋介石为挽救东北战场危局,于1948年1月任命卫立煌为东北行辕代主任兼东北剿总司令部总司令,总揽东北党政军大权。
展开全文
卫立煌到东北后,即集中兵力,固守要点,把兵力集中于沈阳、锦州、长春附近,不管各地守军如何告急,拒不出战。因对蒋的命令执行不积极,蒋卫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10月3日,蒋介石亲飞沈阳,撇开卫立煌直接指令廖耀湘组织机动兵团,以南下解锦州之围,同时命令驻守葫芦岛的侯镜如指挥东进兵团强攻塔山。
这其间,卫立煌他也曾亲至葫芦岛,他告诉侯镜如说:“你这个兵团解锦州之围,并率部与廖兵团会师是不容易办到的。”并再三嘱咐侯镜如,要稳扎稳打,不要强行攻坚,徒作无益牺牲。
在锦州危急之际,蒋介石命令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守锦西。但卫立煌却指示:“锦州坚守不动,一退就乱。”14日,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军向锦州发起总攻,蒋介石电令范汉杰坚守一周待援。但激战31个小时后,国民党守军10万余人被全歼,锦州解放。
眼见辽沈战役大势已去,10月30日,蒋介石派飞机把卫立煌接离沈阳至北平。随即不久,蒋介石发布命令:“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迟疑不决,坐失戎机,致失重镇,着即撤职查办。”
12月中旬,卫立煌携眷属离开北平经上海至广州,在广州被国民党特务拦阻而返回南京滞留。1949年1月蒋介石宣告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卫立煌获释。他趁特务监视松懈之时,辗转车船抵达香港避居。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3月,避居香港的卫立煌将军拒绝国民党让他去台湾的安排,毅然回到人民怀抱。
卫立煌四任夫人三位夭折 其中一人是宋美龄密友 死于小手术意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